Northwave 單車知識庫
單車鞋選購指南:從公路鞋、SPD 到特寬楦,找到真正適合你的那一雙
單車鞋不是炫耀配備,而是每一次踩踏、每一圈迴轉最後的出口。 你把多少力氣放進去,很大一部分決定於「鞋」能不能好好幫你把力量送出去, 同時又不在長距離裡變成壓力來源。
一、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你現在是怎麼騎的?
在看鞋款等級、鞋底剛性之前,先把騎乘方式想清楚,選擇會容易很多。你可以用三個問題幫自己定位:
- Q1:你現在主要的騎乘型態是什麼?
例:週末公路騎、平日飛輪課、城市通勤、長距離挑戰等。 - Q2:你對速度與效率的期待有多高?
只是想騎得穩,還是希望把平均速度往上拉? - Q3:你需不需要「好走路」?
會不會常常上下班、停車、買咖啡、拍照?還是幾乎都在車上?
這篇指南不是告訴你「哪一雙最好」,而是希望在不同騎乘階段之間, 帶你看清楚:什麼樣的鞋,和現在的你最一致。
二、如果你主要騎公路:先從公路鞋四個等級開始看
對多數騎公路車的車友來說,第一個問題很單純: 「我現在適合哪一級的公路鞋?」
Northwave 目前在台灣的公路鞋系列,可以概略分成四個等級: 入門、進階、競賽等級、特寬楦。下面的分類是以實際商品線為基礎整理而成, 你可以一邊看描述,一邊對照自己的騎乘狀態。
1|入門等級:第一次上卡的穩定夥伴
適合這樣的你:
- 準備第一次使用卡鞋
- 以週末外騎為主,距離約 30–60 公里
- 希望踩踏更穩定,但對速度沒有壓力
- 預算有限、想先好好建立習慣
入門等級的重點不是極致效率,而是讓身體開始理解上卡的節奏與姿勢。 鞋底剛性設定在較容易適應的範圍,踩起來穩定、不會過度僵硬; 扣片位置也比較好抓,是多數騎士邁向卡鞋世界的第一步。
對應分類:
- 入門公路鞋|Northwave Sonic Plus 系列
2|進階等級:固定外騎、長距離與效率提升
適合這樣的你:
- 每週固定外騎一次以上
- 開始進入 80–150 公里的長距離
- 希望把平均速度拉到 27–30 km/h
- 在意踩踏效率與腳底支撐感
進階等級代表你已經不是「嘗試騎車」,而是把騎乘當成固定習慣。 鞋底剛性、結構支撐與透氣性都有明顯升級, 在長距離的中後段仍能維持穩定踩踏,不會被腳底疲勞拖慢節奏。
對應分類:
- Advanced Road Shoes|進階公路鞋系列
3|競賽選手等級:把每一分力量都確實傳遞出去
適合這樣的你:
- 有固定訓練計畫,可能使用功率計
- 平均速度常在 32 km/h 以上
- 150–200 公里長距離、山路與爬坡是日常
- 在意鞋底反應速度,希望力量幾乎零流失
競賽等級的公路鞋,追求的是力量傳遞的效率極限。 高剛性碳纖鞋底讓鞋底幾乎不變形,你會感覺踩出去的每一分力量都直接換成前進速度。 在爬坡、衝刺、高速巡航時,差異會特別明顯。
對應分類:
- Extreme Shoes|競賽等級公路鞋系列
4|特寬楦:為腳掌偏寬的騎士,找回真正合腳感
適合這樣的你:
- 腳掌偏寬,穿一般公路鞋容易擠壓
- 長距離後前腳掌發熱、麻木或刺痛
- 想要剛性與舒適同時兼顧
特寬楦並不是退而求其次,而是為了處理一個很具體的問題: 腳型與鞋型不合,長距離騎乘時腳一直在忍耐。 Northwave 的特寬楦款式提供更大的前掌空間,讓鞋底剛性與踩踏穩定性維持不變, 卻能在長時間騎乘中大幅減少壓迫感。
對應分類:
- Extreme 系列中的特寬楦款式
三、如果你想用 SPD 騎公路車:飛輪+日常練習的一致選擇
對很多台灣騎士來說,騎乘不只發生在公路上,也發生在健身房的飛輪教室裡。 冬季天氣不穩定、下班天色已暗時,飛輪課往往是最穩定、也最容易維持的訓練方式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SPD 騎公路車就成為一個很自然的選擇: 一雙 SPD 鞋,同時應付飛輪課與河濱/公路外騎,踩踏感與肌肉使用模式也不會切換得太劇烈。
SPD 騎公路車,適合這樣的你:
- 經常上飛輪課,並且週末會外騎
- 希望室內與室外踩踏感盡量一致
- 外騎時會停車買咖啡、散步、拍照,需要能走路
- 剛開始上卡,不希望心理壓力太大
與訓練台多半搭配公路卡(Look 系統)不同, 飛輪教室和多數 SPD 踏板提供的,是一種比較生活化、也更友善入門的上卡方式。
對應分類:
- SPD Road Cycling Shoes|SPD 騎公路車專區
四、還在猶豫要不要上卡:兩用鞋的角色
很多騎士都經歷過「要上卡,不上卡」的猶豫期。擔心摔倒、擔心自己騎得不夠勤、也擔心一次投資太多。 在這樣的階段,兩用鞋(平踩+卡扣)是一個可以降低壓力的選擇。
- 平踩模式可以當成一般運動鞋使用
- 上卡模式可以體驗更穩定的踩踏
- 適合尚在觀察自己「騎多久、怎麼騎」的階段
如果你仍在猶豫、或對卡鞋有所顧慮,可以先從兩用鞋開始, 讓「上卡這件事」變成一個可以隨時進退的選項,而不是一次性的決定。
五、上卡練習的小提醒:從「脫卡」開始
很多第一次使用卡鞋的騎士,最擔心的不是踩踏,而是「會不會來不及脫卡」。 所以,第一次使用卡鞋,真正應該從的不是踩踏,而是從脫卡開始。
- 找一面牆,或請朋友在旁協助,先在原地練習上卡/脫卡
- 反覆做「腳跟外擺」的脫卡動作,直到變成自然反射
- 先在安全環境(停車場、空地)練習啟動與停車,再上路騎乘
當脫卡變得直覺,上卡帶來的,是穩定、效率與更多樂趣; 而不是額外的焦慮。
六、延伸閱讀與實戰案例
如果你想再往下了解卡鞋在長距離與冬季騎乘中的角色,可以從這幾篇開始看:
- 北高 360 公里穿不穿卡鞋?從踩踏效率到能否完騎的真實差異
https://shop.northwave.com.tw/blog/posts/knowledge-basetaipei-to-kaohsiung-360km-shoes-difference - 冬風呼嘯,輪胎滾動:台灣冬季長距離與高山騎乘認證全覽
https://shop.northwave.com.tw/blog/posts/taiwan-winter-cycling-challenge
七、結語:你選的不是鞋,而是你想怎麼騎車
公路鞋、SPD、特寬楦或兩用鞋,沒有誰高誰低,只有是否對得上你現在的生活與騎乘方式。 有人追求速度,有人追求長距離,有人追求的是在忙碌的日子裡,仍然能固定騎上一小段路。
這份單車鞋選購指南,只是希望在你做決定之前,先多給你一些觀察的角度:
你怎麼騎、你多久騎一次、你在意什麼。鞋的答案,其實很早就已經在這些習慣裡。
若你仍在猶豫,也可以從最簡單的一步開始:
先找到一雙讓你願意多騎一點點的鞋,其他的速度與距離,就交給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