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位車友在清晨騎行,背景是海邊燈塔與日出,象徵台灣冬季長距離與高山挑戰。Northwave 單車知識庫主題封面。

Northwave 單車知識庫

冬風呼嘯,輪胎滾動:台灣冬季長距離與高山騎乘認證全覽

從海邊燈塔清晨出發,到中央山脈的高海拔與溫差;長距離與高山認證已不只是里程數,而是一場與氣候、裝備、時間的對話。

一、觀察:從寒風到海岸,台灣的冬季挑戰

每年進入十一月,東北季風開始主導台灣氣候,也宣告年度挑戰季登場。北高 360、雙塔 520、三塔 600、四極 620……這些名稱在公路車手心中,代表的是里程、時間與意志的試煉。有人自北部燈塔出發,順風南下;也有人轉入山區,從海拔 0 m 攻上武嶺。場景在變、氣候在變,唯有對裝備與節奏的掌握,能讓旅程穩穩前進。

二、主辦單位導覽:四個系統,四種文化

以下整理常見主辦單位及其定位特色,便於長期參考(Evergreen)。
主辦單位代表活動特色與定位
中華民國自行車協會(TBA)四極燈塔 620、雙塔 520、北高 360正統「單日長距離認證制」,規範嚴謹、關門時間明確,適合追求數據與紀錄的車友。
台灣自行車協會(TWB)西三塔 600、東雙塔 470、北高 360 等距離階梯與多版本路線,從中階到極限皆可參與,普及度高、社群活躍。
MAD Back Club(瘋系列)東三塔、中雙塔、環台挑戰、四極點 等長距離+社群儀式感,強調榮譽與收藏,適合追求「有故事的騎乘」。
NeverStop 自行車極限挑戰協會武嶺挑戰、新中橫探索、塔塔加登山專注高山與極限耐力,氣候與風險管理要求高,裝備選擇至關重要。

三、氣候分析:北風是唯一不變的助力

  • 風向助力:冬季東北季風盛行,北→南路線可較多時間享受順(或側)風,提高平均速度與續航效率。
  • 縱向差異:北部清晨常見強風細雨、體感偏低;過新竹後天氣轉暖、日照變強;南部甚至炎熱。
  • 變化多端:同一趟行程,可能經歷「海邊冷/中段暖/山上冷」,裝備需能隨時調整。

因此,分層穿搭可隨身收納是一切的基礎。出發於海邊燈塔的凌晨或清晨,外層(風衣/雨衣/背心)才是主角;進入中南部後,需迅速減層,保持通風與節奏。

四、穿搭裝備建議:分層,是完成的基礎

1)底層(Base Layer)

排汗、速乾、貼身。讓汗水遠離皮膚,避免下坡或強風時體溫快速流失。

2)中層(Mid Layer)

長袖車衣或輕量保暖背心,保留暖空氣層與核心溫度。適合清晨起步、夜間與山頂段。

3)外層(Outer Layer)

  • 強風無雨:以防風背心為主,降低風冷效應、維持節奏。
  • 陰濕或長時間濕氣:以防水雨衣為主,兼顧透氣與可收納。
  • 跨夜/高海拔:加入保暖背心疊穿,平衡保溫與排汗。

別忽略手套、鞋襪與防風鞋套。腳部若長時間受冷,肌肉效率會明顯下降。

五、Northwave 外層裝備推薦

⛅ 長袖雨衣|RainSkin 2 Shield Jacket

採用 H2O Flex 彈性防水材質 與貼身 AERO 剪裁,10,000 mm 防水等級+縫線貼條兼顧透氣。輕量可收納,從海邊到山區都是可靠外層。

🌬 防風背心|RainSkin V

輕量防風、帶潑水,適合「氣溫低、風強、無明顯降雨」的清晨起步或長下坡。背心剪裁行動更自由,收納便捷。

🔥 保暖背心|AirOut Vest

高透氣中空保暖層,在維持體溫的同時不悶熱。適合跨夜、高山寒段、早晚溫差大的長距離行程。

 

穿搭策略總結

情境建議組合
海邊燈塔出發/強風低溫RainSkin 2 Shield Jacket + RainSkin V
晴朗低溫無雨RainSkin V 防風背心
跨夜、高山寒段AirOut Vest 疊穿(可搭 RainSkin V)
長途/縱向騎乘皆為輕量可收納設計,依路況快速增減外層

六、留白:騎進故事裡

冬季的風冷與雨勢,從來不是阻力。對那些準備多月、練習數百小時的車友而言,風與雨只是考驗的一部分。真正的挑戰,是在變化中維持節奏、在寒風裡持續前行。

當你在海邊燈塔戴上安全帽,北風仍在吹。有人會退一步;而你,可以把風當作前進的信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