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對剛入門看自行車賽的朋友來說,「環義、環法、環西」這些名字可能聽起來很熟,但要說出它們和「環台賽」有什麼不同,卻有點模糊?
沒關係,這篇就是寫給你看的!
所謂「三大環賽」(Grand Tours),指的是職業公路車壇中最具歷史與份量的三場多日賽事:
賽事名稱 | 舉辦時間 | 國家 | 天數 | 等級 |
---|---|---|---|---|
Giro d’Italia(環義大利) | 5 月 | 義大利 | 21 站 + 2 休息日 | WorldTour |
Tour de France(環法) | 7 月 | 法國 | 21 站 + 2 休息日 | WorldTour |
Vuelta a España(環西班牙) | 8~9 月 | 西班牙 | 21 站 + 2 休息日 | WorldTour |
特色比較:
- 難度高:每日平均超過 150~200 公里,包含山地、計時賽、丘陵等多元地形。
- 隊伍等級高:參賽者皆為 UCI 登錄的 WorldTour 車隊與一流車手。
- 總時間制勝:最終比的是「累積時間最短者」成為 GC(總冠軍)。
台灣每年舉辦的「國際自由車環台賽」是國內最高等級的公路多日賽,2025 年已邁入第 23 屆。
賽事名稱 | 舉辦時間 | 國家 | 天數 | 等級 |
---|---|---|---|---|
Tour de Taiwan(環台賽) | 3 月 | 台灣 | 通常 5 站 | UCI 2.1 級別(亞洲巡迴賽) |
特色比較:
- 賽事級別較低:主要為亞洲地區職業隊伍、新興歐洲車隊及國家代表隊參加。
- 路線長度較短:每站距離通常為 100~130 公里間。
- 推廣性強:結合地方觀光與自行車文化推廣,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賽事。
項目 | 三大環賽 | 環台賽 |
---|---|---|
舉辦地區 | 歐洲 | 台灣 |
賽期長度 | 3 週 | 約 5 天 |
賽事等級 | UCI WorldTour | UCI 2.1 |
車隊等級 | 世界頂尖職業隊 | 亞洲與新興隊伍為主 |
收視關注度 | 全球轉播、百萬觀眾 | 地區性媒體與粉絲群 |
雖然三大環賽是世界最頂尖賽事,但其實台灣選手已逐漸走近這個殿堂級舞台。
杜志濠(TU, Chih-Hao)) - 2025 唯一現役 WorldTour 台籍選手
- 杜志濠為目前唯一效力 UCI WorldTour 等級車隊的台灣籍選手,所屬車隊為 Bahrain Victorious。
- 雖然截至目前(2025 年)尚未參與三大環賽正式名單,但已在歐洲 ProSeries 賽事中多次亮相,展現穩定表現。
- 擅長ITT與破風,常擔任副將支援團隊戰術,是年輕一代台灣職業車壇的代表人物。
更多台灣選手逐步累積國際經驗:
- 包括邱旻軒、劉書銘、陳建良等選手,正透過亞洲巡迴賽與海外發展車隊穩步發展。
台灣的「Tour de Taiwan」是國內選手的年度重點賽事與選拔舞台。
常見參賽隊伍包括:
- 中華台北代表隊
- 來自全球的 菁英/職業車隊
- 亞洲品牌贊助混合隊伍(如台灣冠軍 馮俊凱所屬的日本 宇都宮車隊)
賽事意義:
- 提供台灣選手與國際隊伍實戰交手的寶貴機會
- 通常與國家選拔與 UCI 登錄積分機制掛鉤,是代表台灣出賽的重要敲門磚
- 如果你剛入門,環台賽是很棒的起點,易懂又有親切感。
- 三大環賽則像是環法小說般的長篇巨作,建議從幾站精選段落開始看。
- 搭配我們的《Giro 小百科》系列,一步步深入也不會迷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