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ro 2025 賽段分類圖解:平地站、高山站、ITT、丘陵站比較


🚴 第 4 篇|平地?高山?ITT?四大賽段一次看懂

Giro 2025 小百科|解析各類地形特性與觀戰重點

你是否曾經看轉播時聽到「今天是丘陵站」或「這是 ITT 賽段」,卻不太清楚各種類型差在哪?
這篇文章,帶你一次搞懂環義賽最常見的四大賽段分類:平地、丘陵、高山、個人計時賽(ITT),以及這些地形會怎麼影響比賽節奏與觀戰重點!

🟩 平地站|衝刺列車與速度之爭

特性與地形:

  • 路線筆直或起伏極小
  • 集團高速推進,容易產生「列車」戰術
  • 終點通常是大規模集團衝刺決勝

觀戰重點:

  • 最後 10 公里節奏會突然提升,全場進入列車組織與卡位混戰
  • 摔車風險高,集團擁擠與彎道是關鍵
  • 看誰的列車 lead-out 排列最完美,像 Mads Pedersen、Kooij、Merlier 都是本屆衝刺主將

🟨 丘陵站|變化最多、劇本最難猜

特性與地形:

  • 路線連續起伏,包含短坡、陡坡、小山區段
  • 無法讓純衝刺手穩定控制,也不適合純爬坡手

觀戰重點:

  • 突圍成功率高!這類路線是 breakaway 車手的最愛
  • 常見 GC 車手會「試探性進攻」,但不一定全力爭勝
  • 容易爆冷,觀戰要看中段突圍是否能撐到終點
  • 通常出現在第 3、7、12 等站賽程

🟥 高山站|GC 主將最殘酷的戰場

特性與地形:

  • 含一級、超級一級(HC)爬坡,如 Passo dello Stelvio、Gavia、Monte Grappa
  • 爬坡超過 10~20 公里、平均坡度 7% 以上

觀戰重點:

  • GC 領先者與登山王會在此全力交鋒
  • 攻擊點多發生在最後一座坡的 5km 內,觀眾可關注領先集團縮減節奏
  • 車隊助攻配置非常重要,通常會看到隊友一個個「燃燒殆盡」保主將
  • Giro 傳統喜歡壓軸高山設計,第 15、16、20 站多屬於此類型

⏱ ITT(個人計時賽)|技術與控秒決勝場

特性與地形:

  • 車手單獨出發,與時間競速,無戰術支援
  • 設有計時車輛與空力裝備,路線常含平直或微丘

觀戰重點:

  • 看選手踩踏節奏、呼吸頻率、轉速分段
  • GC 車手之間時差往往由此放大或縮小
  • 爬坡型選手若不擅長 TT,容易在此痛失時間
  • Giro 2025 有兩場 ITT:第 1 與第 14站,皆是 GC 排名洗牌關鍵

🧭 總結表:四大賽段一次掌握

類型特性關鍵字戰術重點觀戰看點
平地站快速、集團、列車衝刺列車、卡位最後 3km 關鍵節奏變化
丘陵站起伏、突圍、試探breakaway、爆冷中段突圍、終點單飛
高山站長爬、配速、GC 攻防GC 對決、團隊控場最後爬坡階段比拼爆發力
ITT單人、空力、控秒自我節奏、秒差管理秒差放大器、技術比拚

📌 小結與預告

各類賽段都有專屬劇本與車手強項。
高山+ITT 是 GC 冠軍戰的決勝場,
丘陵與平地則更像是觀眾最能「進入狀況」的觀賞體驗!

📍下一篇將正式進入積分制度篇章,第 5 篇帶你了解什麼是 GC?粉紅衫怎麼計算?

👉 點我看第 5 篇 → GC 是什麼?粉紅衫到底在爭什麼?